后汉三国时期,英雄辈出。由于东汉朝廷昏暗无能,引得群雄并起。谁的拳头硬,谁就能在这个乱世活到。想要攻城略地,离不开统兵大将。各地割据的诸侯无不以招揽名将为要务,当然有的主公本人就是猛将,如孙坚、吕布等,但更多的诸侯是则是凭借威望与实力,网罗了一大批将领至麾下,如早期的袁绍,三国鼎立后的孙刘曹三家。在三国演义中,作者为读者呈现出了多个武将团体,他们各领风骚,其赫赫威名,成了三国读者们常年最津津乐道的话题。本文就来盘点一下三国演义中比较的武将团体。
河北四庭柱一正梁
袁绍出身四世三公,在天下具备的人望,曾为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的盟主。后来占据冀青幽并四州,地盘最广,粮食最多,是早期统一天下的一号种子选手,其手下堪称文臣如云,兵多将广。其中武将中最的就是“四庭柱加一正梁”。这五人指的是颜良、文丑、张郃、高览、韩猛。其中颜良文丑勇冠三军,是当时的超猛将,可惜都成了关羽成名的垫脚石,时至今日,仍有不少读者在争论颜文二人死得冤。张郃高览二人武力虽不及前两者,但也是当世的武将,可以和曹操手下的张辽许褚有五十合以上的勇战,且此二人还很有韬略,并非有勇无谋之辈。至于韩猛,相对逊色,但也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名将,在官渡之战是负责协防乌巢,押运粮草。
吕布麾下八健将
吕布是三国时期猛将的天花板,身为主公却有很多不足。但他的麾下也集结了一批本领不俗的将领,号称八健将。是为张辽、臧霸、宋宪、魏续、曹性、郝萌、成廉、侯成。其中的张辽大名鼎鼎,智勇双全,后来成为曹操的得力干将。臧霸,在吕布败亡后被曹操招募,成为留镇山东的方面大员。其余六人则相对平庸,其中曹性曾经射瞎夏侯惇一目,宋宪魏续侯成反叛吕布,算是在三国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曹氏宗亲八虎骑
曹操是三国时期实力的一角,端的是兵多将广,但其核心的兵力多掌握在自家宗亲手中,及曹氏和夏侯氏的八位将军: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纯、曹休、曹真、夏侯尚。前四位都是曹家独镇一方的方面军,后四位则是低一辈的少壮派将领。八虎骑论武力未必,但论兵权和地位在三国时期无出其右。
五子良将
曹操并非任人唯亲的君主,他提出的唯才是举的选材方略为他网罗了大批人才,其中五子良将是其中的佼佼者。张辽、乐进、张郃、于禁、徐晃,这五人除了武艺出众,还都是难得的帅才,都立下了不世之功,如张辽斩匈奴蹋顿单于、合肥威震逍遥津、张郃取街亭大破蜀军、徐晃襄樊破关羽等,都是扭转战局的经典战例。
五虎上将
这是三国演义读者最耳熟能详的武将天团组合。刘备的蜀汉集团起步最晚,成军也最晚,无法和曹魏与东吴在武将数量上匹敌,但其质量堪称三国。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将皆为当世武将,阵前单挑几乎没有敌手。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篇章如千里走单骑,斩颜良诛文丑,长坂桥喝退曹兵百万,长坂坡单骑救主,大战潼关,定军山斩夏侯渊等战绩都堪称传奇,而书中的武将单挑也几乎都和他们有关。只是由于蜀汉孱弱的整体实力,加上天不假年,五虎将除了赵云,都较早地凋零了。
江东十二虎臣
和前面的武将组合相比,东吴的十二虎臣就显得低调和平凡得多了。一直以来,东吴给人的感觉都是守成有余,进取不足,势力想要攻灭东吴都很难,蜀魏在的时刻反而都是被东吴击败的。而达成这一切的关键除了四大都督的代代运筹,十二虎臣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程普、黄盖、韩当、周泰、蒋钦、陈武、甘宁、凌统、董袭、潘璋、丁奉、徐盛等十二人年龄跨度,有孙坚时期的老将,有孙策时期的中坚,也有孙权破格提拔的后进,但在东吴的不同时期各自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成长性还特别强。例如赤壁时期的丁奉徐盛还只是周瑜身边团团转的偏将,而到了三国后期,此二人分别主持挫败了魏国的大举进攻,已经是统率千军万马的统帅了。十二虎臣可能不及五虎上将的个人能力强,但轻视他们的人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