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角色意识到自己是虚构的,还知道你就是那个操控他们的玩家(上帝)时……
刚刚读完东野圭吾的《操纵彩虹的少年》。只感觉,这个老大叔现在真的已经没有把笔力存在以前颇为拿手的社会小说上了,像嫌疑人X的献身、恶意、白夜行等等的惊世大作,他应该是不会再写出来了吧。可能因为他也五六十岁了,所以现在只写一些专门提供大众娱乐的快餐小说来赚点钱安度晚年。书的剧情也变得越来越轻小说……到底是最近的轻小说剧情太厉害,还是东野老人家的作品已经失去了锋芒?无论如何,这都是时代前进的必然结果吧。
就像现在卖萌卖肉的动画,就算没有剧情没有内涵也一样可以和剧情精彩故事严谨的动画拼个不相上下,甚至占上风也不奇怪。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需求多,消费就多,因为大家早已被现实压成了假人,所以精神需要的当然是欲望的发泄和放松。不是所有人看动画都为了剧情,也不是所有人看动画都为了找什么心灵寄托和老婆,有些人看动画仅仅只是为了不小心被现实变成假人的自己,偶尔真上那么一下。
然而,有些明明身处二次元的角色,偶尔却会吐槽起现实世界的事情,这蛋疼的感觉你试过吗?
比如说。
《晓之护卫》中的男主角海斗,在得知自己的护卫对象丽华小姐的生日是今天后,被女仆长提醒要送礼物。而男主角正在纳闷自己该送什么礼物的时候,选项来了——
不过给玩家选的也只有一个选项而已麻蛋!
结果——
结果男主角也吐槽麻蛋根本没有其他选项啊!
这就是一个虚拟角色对玩家视角的现实世界的吐槽。
接下来还有还有。
因为丽华大小姐突然不见了,但是男主角和基友都找不到,所以男主角就提议拜托家里最熟悉丽华的那个人去找好了。基友反问,那你觉得最熟悉她的人是谁呢?
这时候就会出现选项。
一个是她老爸,一个是某大叔。总之这里就暂且选她老爸。
然后,这时候!基友就会突然吐槽!
又是一个仿佛知道了只有我们玩家才看得见的“选项”的突破次元的吐槽角色!而且还让我们重新选!
吐槽自己出场次数超小的彩大小姐!
想去谢罪的男主角来到书房门前,他将书房的门——然后出现了这样的选项。
www.23ciyuan.com/index.php/19669.html
………………
………………
???????
为什么会有第二个?
然后我就毫不犹豫地选了第二个——
他就会开始吐槽玩家的傻逼行为。
不仅如此,后来还有连续十几次选同一个傻逼选项然后男主觉得玩家脑子简直发神经的剧情,还有选择要狂野地拉尿还是扭曲着拉尿还是尿到地板上之类的让人笑到肛门爆裂。
诸如此类~。
前几年非常出名的N+的《君与彼女与彼女之恋》不仅与玩家对话还直接“病毒式”的把程序和存档读档也算进了游戏剧情的演出,以及神作《ever17》也疯狂运用了这种“打破第四墙”的要素,《碧阳学园学生会议事录》中,激烈吐槽的各位也会突然好像意识到了自己是小说中的人物一样开始从现实世界(读者)的角度对自身的故事吐槽来制造笑点。
而且我们看春晚,许多相声作品也是一边自己唠嗑的时候,一边突然又会突然把话题转向“他们的世界”应该看不到的观众,从而造成一种低维和高维突然混杂起来的、作品突然和观众产生了互动的感觉。这些角色偶尔会意识到自己是故事中的人物,偶尔还会直接和上帝(读者/观众)对话,这类元素都被成为meta。
在戏剧术语中,这种表现形式叫做“第四墙”,就是在表演作品中原本表演场地是由左边右边后面三堵墙限定,而朝向观众的那一面“看不见的墙”就称为第四墙。在文学作品中,这种表现形式叫做“元小说”,意指不仅把放在小说的情节上,甚至对其叙述本身进行叙述的一种“意识到了读者与现实”的形式。而在游戏领域,含有大量这种要素的作品就被称为“MetaGame”,例如最近最出名的史丹利的寓言和我们国产的艾希。
……但是,如你所见,我们的meta元素其实不都是用在了塑造那种很科幻很反乌托邦的严肃剧情,许多时候,这种要素都是拿来增添笑点的。就像我上面举的几个晓之护卫的例子。弹丸论破的游戏中,黑白熊在给你介绍PSP对应〇×□△的操作方法的时候,也会疑问:“话说回来,〇×□△又是什么意思啊?”……没错,很多时候,许多游戏的新手教程关卡都会在这里非常出戏。比如FAMI通满分作品,PSP的合金装备和平行者的新手教程关,教练大叔就会一脸严肃地对你说“移动摇杆就是走动!按下R就是攻击!”……之类的。
我非常喜欢这种亦真亦假的故事。把游戏本身就作为一个故事的手法,很久以前在推理小说界也属于叙述性诡计的一种。你最有印象的应该是冰果里,折木奉太郎关于愚者的片尾里命名的电影《万人的死角》吧?身为人称的摄像机的你就是凶手,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跳脱了原本的次元而和观众相拥了吧。而纸牌屋的男主角也经常会对画面外的你说话……
总而言之,今天就是为了谈谈这么个神奇的要素。尽管这个要素用来搞笑很有趣,但最近越来越多galgame喜欢用这种超越次元的meta方式来搞一些剧情锁小花招了。Baldr sky dive和rewrite都是一条线告诉你,前面所有线其实都是所有可能性的一种而已,而主人公的真正视角其实是坐在电脑屏幕前观看者这一堆堆回忆的你。
这种元素一点点还好,一些作品会被捧为神作。但最近,“故事中的角色意识到自己在故事中”这种剧情也开始在世界电影中逐渐频繁起来,大家都用的话终究会失去新鲜感。,meta要素也不会变成“片尾解开真相让人大吃一惊”的反转,而会成为一种普遍化的万千平庸作品类型与设定的选项之一,我们崭新的创新土壤又要从跨越了旧台阶的历史尸体上重新萌芽。这只是个开始